本文目录一览:
五菱口罩率先上线,一罩难求的局面还会持续
疫情依然在蔓延,隔离仍然在持续,口罩仍然存在缺口。最能代表“大工业”的汽车行业,纷纷开始“不务正业”,开始生产口罩。
据工信部的介绍,中国口罩产能约为每天2000万只,目前产能恢复率60%左右,而且这其中以普通口罩、各种防护级别的防尘、防雾霾口罩为主,N95医用防护口罩每天的产能仅有约60万只。国内口罩生产仍然难以满足庞大的需求,“一罩难求”的局面依然未改变。
◆
五菱口罩:只赠不卖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2月9日,随着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生产的第一批口罩顺利下线,在每一只包装盒上面都写着这样一句话。“从想法提出到第一批口罩下线,我们仅用时3天,再次刷新了‘五菱速度’。”
据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宝骏汽车称,在广西区、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联合上游供应商广西德福特集团通过改造生产线的方式生产口罩。按照项目建设计划,无尘车间由广西建工集团负责改建,将于本月内建成投入使用,共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计达到170万个以上。
有人会问,那怎样才能买到五菱口罩呢?
这个恐怕要让大家失望了。五菱汽车官方微博声称,五菱牌口罩只赠不卖。已经生产下线的100万只口罩,五菱汽车优先交付柳州市政府统一调配,用于支援抗疫一线。
◆
比亚迪口罩:产能可达疫情前全国1/4
在上汽通用五菱之后,比亚迪也加入了“造口罩”的阵营,不过与上汽通用五菱紧急改建生产线不同的是,比亚迪直接将口罩制造,新纳入到旗下子公司(汕尾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之中,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据比亚迪方面介绍,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
比亚迪口罩的产能可谓是相当惊人——500万只/天的产能可以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口罩龙头企业,达到了疫情之前全国口罩的总产能的1/4。
◆
广汽口罩:蓄势待发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则亲自赴东莞口罩生产设备制造商快裕达调研,了解口罩生产设备的制造、组装和调试技术,研究新建口罩生产线的技术可行性,打造用于加工生产口罩的设备和生产线的方案。
据最新消息称,口罩生产将由广汽集团零部件事业部负责,首台广汽口罩生产设备已于11号运达广汽部件技术中心进行安装和调试。预计2月22日将完成12台设备的自制,本月底完成30台。从广汽这波实打实的操作来看,产量估计也不会少。
◆
为何车企能造口罩?
我们都知道口罩需要通过严格的检测才能供应于医疗防护。车企改行造口罩,这事到底靠不靠谱?
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实际上,中国口罩生产秒速,仅需0.5秒/只。但为了保证口罩的安全性,一个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需要7天到半个月。”目前,包括车企在内的各跨界企业主要介入的是中游的口罩制造环节,该环节需要满足无尘车间、设备、人员、原材料等多个条件。
实际上,对于车企来说,无尘车间、设备、人员都不存在多大的问题,汽车行业严格的制造标准在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生产口罩的工艺也远远没有生产汽车复杂。相信很多人在面临选择不同品牌口罩的时候,会更加信任车企出品的口罩。
此外,在生产口罩的原材料方面,和汽车隔音棉一致,都是聚丙烯。高分子材料聚丙烯是无纺布的原材料,可用于生产口罩,也是汽车隔音棉的原材料之一。无纺布有特定标准,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在33-41g/min的聚丙烯可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对于汽车隔音材料制造商而言,原材料准备和工艺把控相对成熟,对生产环境和生产流程进行改造后即可生产口罩。
也许对于车企来说,生产口罩最大的困难在于医用资质的获取。目前,上汽通用五菱的口罩项目已经得到政府相关许可,支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开设“绿色通道”,办理完整的资质验证、审批认证等。比亚迪方面则正在申请产品资质认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车企转产有相应的工业基础。此外,通过与上游供应链联合生产,整车企业可以快速发挥优势补充口罩产能,发挥自身供应链资源优势,同时不影响自身复工生产。
写在最后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高度集成化、专业化的阶段,形成了上下游分工协作的产业链结构。整车厂主要负责研发、生产,而众多零部件由供应商负责制造。在车企跨界造口罩的背后,是汽车行业的“大工业”优势。除了车企外,中石油、富士康、中石化、爹地宝贝(纸尿裤企业)、三枪内衣等企业也开始生产口罩。随着这些大企业纷纷开始大规模生产口罩,相信目前“一罩难求”的局面很快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疫情当下口罩为何一罩难求?
口罩价格在3月份最高,巅峰期价格一个1.6元,利润可以达到0.3-0.5元。随后,大量生产设备投产,原材料饱和,目前一个口罩的批发价在0.12-0.18,这一价格距离巅峰时期已经跌去90%。目前来看,国内防疫物资充足,口罩行业逐步转冷,口罩外销仍比较景气。
口罩成为生活必需品后,引来无数企业加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包括能源、汽车、家电、IT甚至是房地产行业的数千家企业“跨界”生产口罩,大型国企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也积极展开与口罩、防护服、消毒液厂商的合作,跨界经营相关产品。
中国石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石化转产增产增供医用物资和原料,在燕山石化、仪征化纤紧急上马16条熔喷布生产线,建成全球产能最大的万吨级熔喷布生产基地。目前,中国石化熔喷布日产能达到37吨,年产能逾1.35万吨,可助力增产逾135亿只医用口罩。今年以来,公司合作生产口罩数量超1亿只,其中儿童口罩超1200万只。
中国石油:3月初,面对医用防护口罩一“布”难求的严峻局面,集团公司迅速启动自建熔喷布生产线项目。中国石油下属炼化企业,启动生产医用料的装置的升级管控,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口罩等的医疗物资原材料。截至目前,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在兰州石化和辽阳石化自建并投产的熔喷布生产线已增至6条,设计总产能达3200吨/年。
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我国一共有4.7万家经营范围包括口罩且在正常经营的企业,其中有8950家系1月25日后新增企业。
口罩背后是产业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基于石化工业材料技术的竞争。随着疫情形势变化,这些企业会在口罩之外,推出更多其它种类的医疗产品,进行多元化的发展。随着大批生产厂商的涌入,货物供给的充足,口罩行业也将逐步进入利润的常态化时期。
来源:网页链接
能造车也能造口罩,三家车企助力缓解“一罩难求”!
?疫情发展的猛烈程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不仅湖北多个地市告急,疫情还在不断向全国蔓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转。
随之而来的则是新的问题,那就是防护物资严重匮乏。一线医务人员得不到充足的医用口罩、防护服供应的问题,牵动了人们的心,企业以及个人自发的向疫区捐赠口罩等医疗用品,极大的缓解了物资缺乏的问题。
只是,口罩紧缺的问题同样出现在普通百姓身上,由于疫情的原因,药店的口罩几乎全部售罄,即便是偶有供货也会瞬间便被购买一空,而淘宝等电商平台上虽然也会限量发售口罩,但是也只能满足极少部分用户的需求。
而且随着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复工,对口罩的需求量也是急剧增加,“一罩难求”也成为常态。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企业主动站出来承担起社会责任,不再只是慷慨解囊、捐资捐物,而是付诸行动于口罩的生产中。
据了解,OPPO和VIVO除了在此前捐赠了3000万元用于防疫,更是分派员工开始生产口罩。
众所周知,OV两家手机企业都有自己大型的工厂生产线,员工数量非常庞大,在口罩物资紧缺的时刻调拨员工支持一线工厂生产口罩,非常值得称赞,网友直言欠它们一部手机!
无独有偶,除了手机厂商投入到口罩的生产中,在疫情中表现积极的汽车企业也开始生产口罩,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车企的责任和担当。
据了解,比亚迪已经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并计划援产口罩和消毒液。
目前,比亚迪正在积极筹备口罩等审批认证工作,认证完成后,便可以全力投入到物资的生产之中。
预计2月17日,比亚迪生产的口罩可以量产出货,到2月底产能达到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达到5万瓶/天。
因为目前的产能有限,比亚迪生产的防护物资将主要供给一线疫区、医院以及抗病毒相关部门等,暂不考虑对外销售。如果产能有多余的,则会提供给一些比较紧急的企事业单位,即便后期打算对外销售,也会采取平价销售,不以盈利为目的。
此外,上汽通用五菱与广汽集团也正在投入口罩的生产中。
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根据项目计划,共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计可达170万个以上,主要能快速缓解广西区内医疗物资紧缺的状况,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而广汽集团也正在主动研究打造用于加工生产口罩的设备和生产线方案,并着手培训相关工艺人员,为防控疫情出力。
新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让原本的新春佳节变成了新春“家”节,人们不得不放弃走亲访友、外出旅行的计划,缩在家里等待疫情散去。
在这次疫情中,国内的汽车企业展现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很多企业不仅在疫情之初捐资捐物,更是在第一轮捐助之后开启了第二次、第三次追捐,以全力的奉献姿态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
据不完全统计,汽车行业总计捐赠现金以及物资总额已超过10亿元,这相当难得。要知道,汽车行业在2019年过的并不好,车市寒冬一直在蔓延,很多企业都在勒紧腰带过日子。
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它们没有吝啬,不仅在第一时间捐资捐物,驰援疫区,更是在医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投入到口罩的生产中,切实的解决疫情之下所面临的物资匮乏的首要问题。
口罩可以说是疫情防控的“标配”,出门戴口罩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随之而来的口罩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甚至有人为了牟取暴利生产假口罩,对社会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以及广汽集团投身到口罩的生产中,不仅有助于缓解疫区医护资源紧缺的问题,同时有利于稳定市场上的口罩价格,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也能够平价买到口罩。
另外,通过筹备生产线以及开发相关设备等,车企也展现出了强大的代工能力以及综合制造能力,不仅可以造车,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制造口罩,令社会各界为之赞叹。
同时,这也是车企担当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疫情之下没有个人或者企业能够置身之外,车企生产口罩是最大限度利用自身资源,为疫情的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之下,中国汽车企业展现出了浓厚的责任意识,并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相信定能够与全国人民共渡难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厦门最大口罩厂是那家
厦门市海沧区吉祥兔劳保口罩厂
生产、销售:劳保口罩销售:劳保用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防控一线,重点医疗防护用品尤其是口罩的紧缺成为焦点、难点和痛点。破解“一罩难求”,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支持生产企业扩大产能。市国资委第一时间牵头组织相关国有企业,全力以赴支持保障厦门8家口罩企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