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共享汽车停车难等行业痛点如何破解?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2017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达4.3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92.8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共享汽车平台获得上千万融资。王利峰表示,今年4月公司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由真格基金和拓璞基金共
同投资。目前公司已经累计融资8000万元,很快就会公布B轮融资情况。北京一度用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义成表示,到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
累计2亿多元。
跟共享单车一样,一方面,共享汽车的快速发展为很多消费者出行提供了全新选择,另一方面也为城市交通管理带来新挑战。受访人士表示,共享汽车的发展尚需突破若干行业痛点。
——是否会加剧交通拥堵?“北上广深对于新增车牌实际上是控制的,从供给端来说,新增是受限的,所以汽车保有量并不会因为共享汽车的出现而急剧增加,”王利峰说。
谭奕表示,现在私家车的利用率不超过5%,相比较而言,共享汽车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随着共享汽车的密度和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便利性越来越强,共享汽车的便利程度和密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相信一部分人会考虑放弃私家车。”
——能否用信用替代押金?在缴纳押金上,共享汽车在用车前需缴纳几百至上千元不等的押金,退还时间长,风险由用户承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俊慧说,各个平台或企业利用押金归集大量的资金,会显著增加用户资金风险。指导意见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采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
李俊慧认为,从共享单车目前的发展经验来看,鼓励“免押金”以及类似基于支付宝、微信的“免押金”用车方式已经相继出现,这表明“不收取押金”也能实现对用户的合理约束,值得共享汽车借鉴。
——能否解决停车难问题?共享汽车受限于“停车位”,仅在部分城市或区域可做到“随处可还”。当前共享汽车行业最大痛点就是“停车不便、租还不便”等现实问题,共享汽车如果乱停乱放,给交通秩序带来的影响甚至会超过共享单车。
对此,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在“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共停车场为分时租赁车辆停放提供便利”以及“鼓励探索通过优惠城市路内停车费等措施”等两大鼓励机制。
城市交通专家徐康明表示,共享汽车在某种程度上承担公共服务功能,在道路和停车资源上适当使用社会资源是合理的。北京出行经营管理中心副总监张
伯纬等表示,要解决因停车位不足产生的乱停乱放问题,需要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监测,建立违章用户信用档案。同时也呼吁管理部门盘活利用率低的停车位资
源,开放给共享汽车平台。
车子越来越多,车位越来越多。
网络音乐如何打破IP包围圈?
网络音乐边路突围,此处必须有自家的旋律
在音乐平台的集体发力下,过去多年才一例的现象级网络原创音乐和歌手的崛起,正在变得愈发频繁起来,无论前景还是“钱景”,都大有超越传统音乐人的境地,并同时激发音乐人的创作热情。
文/张书乐
刊载于《法人》杂志2016年7月刊
截至2016年5月,由歌手郑钧创立、以“为原创音乐正名”为己任的音乐众创App“合音量”,正式上线一周年。此前的3月4日,合音量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从各色创作新人上传到平台上的作品中,挑选出了10首,并以《合音量1号·拾》为专辑名称,在国内多个在线音乐平台上进行数字发行。
这也被业界视为那张标题为《全世界文艺青年团结起来!写歌听歌能赚钱!》海报的谜底揭晓。不过,对于网络音乐平台来说,加大原创力量,打破长期以来因上游内容不够新鲜而导致的盈利瓶颈,或许比郑钧常说的“音乐人自救”更为迫切。
就在6月1日,由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作的考古音乐动画片《曾侯乙》在武汉首播。“连老古董都玩出新花样了,网络音乐还能躺在唱片公司的歌曲库上讨生活吗?”业内人士的感叹,越发揭示除了整个行业期待突破的渴求。
6月2日,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文浩在一场论坛上发言指出,无论是 PC 端,抑或移动端,网民红利逐渐退去,大众市场的黄金时期也随之过去。在泛娱乐领域,平台型的大公司出现的概率愈来愈小,但小型公司依然机会满满。
多生态跨界寻找突围点
和郑钧同样选择在互联网上寻求突破的音乐人还有歌手汪峰。2016年2月底,汪峰推出了一个名为imixdio的网络电台,并高调抛出所谓“X”计划,其中的关键词都指向了原创。
有业内人士就此分析称,相对于已经形成三足鼎立局势的腾讯系、海洋音乐集团(酷狗、酷我)和阿里系,诸如汪峰、郑钧等音乐人的平台显得十分弱小。
随着主流音乐平台依托去年7月出台的网络音乐版权“最严令”,进一步加大对上游内容资源的争夺,这种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仅在2月,阿里音乐和爱奇艺,就分别与韩国著名娱乐公司SM、占全球唱片市场25.7%的环球音乐形成战略合作,以期借此加大自身的版权库储备和构建坚固的版权壁垒。
但即使如此,面对拥有2000万和1500万首歌曲版权的海洋系和腾讯系,只有250万首版权的阿里系同样处境尴尬。弘则研究3月发布的互联网音乐报告指出,由于版权原因,阿里系的天天动听和虾米音乐用户数有所下滑。此外,网易系网易云音乐凭借优秀的用户体验,用户量迅速过亿,但近两年亦频陷曲库资源的版权风波。弘则研究亦据此认为,曲库规模和独占版权才是用户选择在线音乐App的主要原因。
在此状态下,不少中小音乐平台已陷入了无歌可买和无歌可播的境地。对此,汪峰、郑钧等均选择以颇为另类的方式进行突围。
除了还未真正公开的“X”计划,汪峰对网络音乐的布局,其实早已开始。其在2015年10月推出了自有品牌FIIL耳机,发售时的预约量就超过百万。有评论指出,这种耳机硬件+网络音乐平台的布局,有可能在音乐人、唱片公司、硬件厂商、用户终端四个方向形成破局点。
类似这样硬件开路的破局模式已成为多家音乐平台试错首选。3月上架的小米网络收音机,就在内容上深度整合喜马拉雅电台,容纳包括音乐在内的声音总量1500万余条;而在去年5月,奇虎360推出的咚咚音响,就与虾米音乐、多听电台、蜻蜓FM等展开了类似的合作。酷我音乐、多米音乐和天天动听等音乐平台,亦曾推出配套耳机产品,意图用音乐硬件黏住用户。
这一将播放器式的传统硬件智能化,成为自带声源的平台终端的突围路径之一,也颇为类似苹果当年用有强大音乐版权库的iPod颠覆传统MP3的故事。而2014年苹果以32亿美元的天价收购高端耳机和扬声器制造商Beats,其用意也在于此。
但这样的跨界模式依然不能完全破解内容瓶颈。
新生代歌手背后的平台战略
在近期召开的“网络音乐版权保护与商业模式”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音乐产业这几年发展比较快,但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新歌少,翻唱老歌多,而老节目难以支撑一个产业的持续发展,整个音乐产业最核心的问题是原创问题。
以网络歌曲《伤不起》走红的歌手王麟也曾在网上表态称,之所以选择做网络神曲,实质是无奈之举。而故事的另一面则是她依靠这首《伤不起》获得了可观的物质回报。
但当初的无奈选择,现在正变成音乐人的首选项。去年底,“星二代”窦靖童推出的单曲《River run》,以数字音乐的形式,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百度音乐以及虾米音乐等音乐App发售,仅半天时间即销售近万。而诸如筷子兄弟、TFBOYS这样在网络上出道的新生代音乐人,也以类似的方式,收获了自己在音乐领域的第一桶金。
“别处无法共享的音乐,成为刺激已经习惯免费模式的网民主动付费的关键。”业内人士如是评价。这同时也刺激了网络音乐平台,不再满足于成为一个将上游内容公司的作品拷贝到网上、费力费钱却难盈利的搬运工角色,开始积极布局自己的原创音乐扶持计划。
2014年,虾米音乐率先推出了“寻光计划”,通过网友+评审团的形式在网络票选独立音乐人,帮助他们出版唱片,辅以专辑推广、MV拍摄、巡演资助等一系列宣传计划,并陆续推出13张《寻光计划》系列专辑。
2015年9月,酷狗推出“亿元音乐梦想基金计划”;同月,网易云音乐推出“理想音乐人扶持计划”;10月,QQ音乐推出“众创+音乐”计划……这一系列计划,均把目标指向对独立音乐人的招揽以及原创新歌之上。
庄心妍可以算是从网络起步的音乐人中的一个缩影。2013年,庄心妍在繁星网举行了《一万个舍不得》新专辑线上首发会,同名单曲首发当日网络点击量超千万,并且成为QQ音乐2013年度热点歌曲排行榜十大金曲之一。之后,她从线上走到线下,与唱片公司签约,举行商演,活跃在舞台之上。
而在她之前,包括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庞龙的《两只蝴蝶》以及雪村那首开启网络原创音乐序幕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等众多网络歌曲,无不体现出“网络+原创”的强大魅力。
而现在,在音乐平台的集体发力下,过去多年才一例的现象级网络原创音乐和歌手的崛起,正在变得愈发频繁起来,无论前景还是“钱景”,都大有超越传统音乐人的境地,并同时激发音乐人的创作热情。或许,前不久在媒体报道中“86版”《西游记》主题曲和插曲作者许镜清感叹“想开一场《西游记》主题音乐会,但至今凑不齐这个钱”的唏嘘故事,以及折射出来的“作品红、作者穷”的传统音乐人现状,将得到一定改观。
2016年3月,由艾媒咨询发布的《2015~2016年中国手机音乐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亦显示,69.4%的用户能接受一首歌曲的最高收费在1元以下。这也在佐证用户的付费习惯正在养成。
更多音乐形式迎来互联网+
海洋音乐首席内容官、高级副总裁姜山认为,无论是电子化产品还是实物产品,大量用户和优质内容加上粉丝群体,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了嫁接点。目前,不少音乐平台都朝着这一方向进行探索和尝试,有可能变成音乐服务真正变现的途径和模式。
姜山口中的探索方向,或许并不明确。但就目前音乐平台的一些尝试不难发现,它们在原创和独家的路线上,已跳出了流行音乐或网络神曲的常规范式,开始探索网络音乐过去忽视的边缘地带。
3月初,一则来自中国唱片总公司的新闻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其于近日推出的戏曲App“听戏”中,首批内容收录南北方有代表性的京剧、评剧、豫剧、越剧、秦腔、川剧、粤剧、黄梅戏等42个剧种,汇集了从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到各主要地方剧种的116位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精彩唱段,该App一经发布即获得众多戏迷好评。
这并不是将戏曲作为网络音乐新生力量的孤证。2015年11月才上线的App“戏缘”,仅用3个月时间就吸引粉丝近300万,并获得战略投资3000万元。
今年初,一张名为《嘉韵·丽音》的粤剧数字专辑在酷狗音乐独家首发。作为广东粤剧院的创新举措,这个专辑成为该剧院继去年以网游《剑侠情缘网络版3》为故事蓝本创作的新编粤剧《决战天策府》轰动广东、上海等地,并将二次元文化和戏曲巧妙结合,成功吸引众多年轻观众之后,从线下舞台向在线音乐的又一次尝试。
越来越多的网络音乐平台也将视角投放到了过去被互联网忽略的音乐类型之上。2016年3月,咪咕音乐启动“听见最云南 发现好声音——云南民族音乐DNA寻找之旅”,意图通过互联网,为云南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人搭建一个对外展示和推广的平台。
同月,一场名为“觅得浮生半日闲”的古风音乐朗诵会,在原创音乐社团汐音社和原创音乐网站5SING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互联网众筹、线下演出、线上同步等形式成功上演。
这并不是汐音社第一次尝试通过网络来实现自己的原创音乐梦想,在去年7月,汐音社推出的以向王国维致敬为主题的《人间词话》朗诵+歌曲古风专辑更通过众筹的方式,筹集资金近百万;而11月举办的古风朗诵音乐会《寻得词话亦人间》,更得到了酷狗音乐、5SING的全力支持。
“戏曲、民乐等音乐形式,过去或许显得不够大众、不够主流,但通过互联网的长尾效应,却可以垂直切入到小众市场中。”业内人士指出,这不仅仅是在版权费用越来越高的当下,网络音乐平台扩大自身内容库的一种方法。较之流行音乐,这些相对小众的音乐类型更具有稀缺性,在互联网之上,稀缺就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付费热情,而且一旦通过网络传播和针对网络受众特征再创作,更可以将这些音乐类型目前居高不下的受众平均年龄降低,增强其生命力。
由此观之,未来如琵琶、二胡、笛子、古筝等民乐,将可能成为网络音乐平台聚合“票友”、完成变现的全新发力点。
外卖垃圾处理难题如何解?
近年来,我国在线外卖餐饮市场快速增长,带来的外卖垃圾与日俱增,须妥善处理。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正值用餐高峰期,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上一家麻辣烫店内,外卖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服务员用各式各样的餐盒将餐食打包,忙得不可开交,等待取餐的外卖小哥往往连声催促。
麻辣烫店红火生意背后是网络订餐的迅猛发展。餐饮外卖导致一次性餐具使用量激增,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前不久,环保组织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以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由,将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大外卖平台诉至法院。如何破解外卖垃圾环保困局,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在2000万单左右,产生的垃圾大多被填埋或焚烧
周末不想做饭又想改善伙食,北京市民刘科以前经常点外卖。
“一开始还不觉得,后来发现包装等真是太浪费了。主菜有大盒,小菜有小盒,调料有密封袋,烧烤有铝箔密封纸,为了防止漏汤,餐盒层层裹上保鲜膜,还有塑料汤匙、一次性筷子、牙签、纸巾、塑料袋、订单条……我这心里直犯嘀咕,这么多包装,多数是塑料制品,很难降解。比自己做饭,要多多少垃圾啊!意识到这一点,我就很少点外卖了。”刘科说。
外卖层层包装,商家也有苦衷。麻辣烫店的王老板对记者说,中餐和西餐不同,汤多、油多,不适合用纸盒包装。考虑到成本因素,可降解餐盒也不合适,目前只能用好用又便宜的塑料餐盒。“包装不严实导致汤洒出来,很容易被投诉。所以店里是能包多严实就包多严实,省得被投诉,有这么多垃圾也就不奇怪了。”
从2011年起,我国在线外卖餐饮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中国在线外卖餐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56亿人,市场规模达到1662.4亿元, 2017年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预计将达到3.01亿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045.6亿元。
根据公开数据保守估算,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总和在2000万单左右。以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覆盖120万平方米的面积,铺满168个足球场。
有环保组织调研发现,每单外卖平均会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杯,这意味着外卖每天消耗的餐盒超过6000万个。以每个餐盒5厘米高计算,摞起来高度相当于339座珠穆朗玛峰。
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表示,外卖使用的塑料制品材质多为聚丙烯、聚乙烯,很难降解。外卖垃圾除了餐盒、餐杯、塑料袋等,还掺杂着食物残渣。目前,外卖垃圾进入处理生活垃圾的环卫系统后,一部分被填埋,一部分被焚烧,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
“大量的外卖垃圾对大气、水、土壤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污染。对于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填埋会使垃圾长时间保留在土壤中;焚烧的话,其中可能含有的氯元素会使烟气处理难度加大,增加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几率。外卖食物残渣如果处理不及时,容易影响环境卫生,加重末端垃圾处理的压力。”温宗国说。
可降解餐盒还不具备完全替代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条件
目前,外卖垃圾回收利用率很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表示,外卖垃圾相对比较零散,回收价值低,而且大部分黏附油污、汤汁、食物残渣,回收利用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都比较高,无利可图,自然没有人回收了。
那么,如何解决外卖垃圾导致的环境问题?
有人主张大力推广使用可降解餐盒,但目前这并非完美无缺的解决方案。“可降解餐盒通常要比一次性塑料餐盒重不少,如果只是部分可降解,就没有太大意义;即使是完全可降解,也需要在特定条件下经历半年到两年才能降解,并不是马上就会‘消失’,废弃后一样需要作为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刘建国说,如果可降解餐盒的终端处理设施是堆肥厂或填埋场,还有一定意义,如果终端是焚烧厂,那基本上没有意义。而且可降解餐盒生产制造过程和处理利用过程,同样有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应当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审视其环境友好性。
温宗国表示,要从全生命周期分析出发,系统科学评估外卖物流、废弃物排放、处理处置等环节,避免单一环节采取措施,出现环境影响在不同环节之间的“隐性”转移。例如,有的地方政府要求外卖用纸质餐盒,而事实上纸质餐盒生产过程同样会有水污染等环境影响,而且盛放食品后难以回收利用,需要从全生命周期评估其环境影响是否真的比塑料餐盒小。
有人主张用“共享思维”解决问题,比如使用厚的可回收快餐盒、不锈钢保温盒等,刘建国等专家对此并不看好。“餐盒是用来盛装食品的,安全卫生是第一位的。‘共享’了,谁来保证、如何保证安全卫生呢?有多少消费者能够接受餐盒‘共享’?”刘建国说。
刘建国表示,可降解餐盒、共享餐盒可以作为有益补充,但这些产品目前还不具备替代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条件。
要从全供应链角度解决,有关各方需要共同承担责任
外卖垃圾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重视。
11月2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外卖等行业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的相关实施方案。
今年6月份,美团外卖联合中国烹饪协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百家餐饮外卖企业,成立“绿色外卖联盟”,并共同发布了“绿色外卖行业公约”,推动使用绿色餐具。美团外卖还设立了首席环保官,启动“青山计划”,推动解决外卖行业环保问题。
温宗国表示,要从全供应链出发系统解决外卖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外卖平台、供应链上的商家和消费者各方需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环境责任。
外卖平台作为供应链上核心的环节,责无旁贷。刘建国表示,应在外卖企业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由外卖企业承担一定的外卖垃圾回收和处理成本,而不是完全由政府买单、全民买单。还有专家认为,外卖平台和商家可以成立回收处理基金,按照销售额拨付给餐盒回收或处理企业。
政府要肩负起引导和监管责任。刘建国认为,应在国家层面上制定包装废物管理条例,界定包括外卖垃圾在内的各类包装设计、生产、流通、回收、处理、利用链条上各相关方的责任,并规范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
专家还建议,加快建立起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加强外卖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通过给予补贴等方式,让企业主动地参与到外卖垃圾回收体系中来,让更多垃圾变废为宝。与此同时,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发成本低、更合适的环保材料,来代替传统包装材料。
前不久,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在APP下单页面上,添加了“无需餐具”选项,以减少筷子、餐巾纸等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饿了么还为选择“无需餐具”的用户提供积分奖励,可以在积分商城兑换物品。对于“无需餐具”选项,目前选择的消费者并不多。有时候消费者即使选择了该选项,有些商家或图省事或担心差评,仍然会配送餐具。
刘建国等专家呼吁,个人需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卖消费,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各方都要承担起责任来,别让环保行动成为摆设,把各类可行措施落到实处,推动破解外卖垃圾环保困局。